【心得】《與神廢話》他究竟是神,還是神經病?
與神廢話!這是一本光看書名就讓我覺得很爆笑的書,從未想過這四個字湊在一起會這麼有梗。
作者的筆名也很有趣,叫實習病人,但是故事又是以第一人稱觀點來描寫一位心理醫師的生活,讓人隱約感受到心理醫師與精神病患之間的模糊界線,是一本帶有黑色幽默的作品。
因為故事篇幅很短,只有160頁,看書慢如我也能在4小時之內看完,所以這篇心得會包含一點點劇透,請斟酌觀看。
劇情簡介
某一天,一位自稱「神」的人來到心理診療室,心理醫師一看到病歷卡上的姓名欄寫著「神」,就知道這位來訪者無庸置疑是重症。
隨著心理諮詢一步步展開,心理醫師發現「神」不只有妄想症,還有重度憂鬱症、性別認同障礙,以及「神」格分裂?
究竟有病的是「神」還是自己,每次諮詢結束後都讓「正常」與「不正常」的界線越來越模糊。
關於作品
雖然說會劇透,但這部作品的劇情性其實不強,故事重點幾乎都在心理醫師跟「神」的辯論,劇情上沒有什麼鋪陳、伏筆、爆梗、起承轉合,每一章幾乎都是從主角的日常生活開始,之後場景轉到診所,上午會先來一名不具名的病患,下午則進入與「神」廢話的主場。
但不得不說,在我看來他們的辯論真的很精彩,無庸置疑擴張了我的眼界。
主角(心理醫師)不相信他是真的神,所以一直想讓他露出馬腳,承認自己不是神。
但是神一直不跟他正面交鋒,只是講些合乎邏輯卻不具意義的論述,或是某些無法證實或證偽的事情。
而且因為「神」是來看病的,這也讓讀者每看完一章就會猜測一次,這個自稱「神」的傢伙到底真的是神,還是只是妄想症很嚴重的博學天才?
除此之外,作者的文筆也很好地將「精神病與神」的神秘氛圍營造出來。
關於作者
另一個有趣的地方是虛構病症,因為作者在寫這部作品時正在讀醫,所以對醫學頗有認識,虛實穿插的病名增加了虛構病症的說服力,瞎掰起來特別有幽默感。(下面我會分享一部份)
通篇讀下來,我會感覺作者似乎是把一部份的自己代到故事主角身上,那些黑色幽默就像是作者自己看世界的眼光,但是因為有些政治不正確,在日常生活中難以與人分享,於是用小說將這些想法包裝起來,寫成一篇故事。
心理醫師跟神的對話,就像是作者自己內心的各種想法。
印象深刻的內容
人對神說話是「信仰」,人聽見神說話是「精神病」。
這是第一個引我發笑的句子。故事裡,主角一直避免把「神」當成真的神,不然他就變成精神病患了。
門把問題
通常最重要的或真正重要的問題或真相,會在一個人握住門把、準備開門離開的時候提出來。這個吐槽真的太好笑了XD,在各種戲劇裡都能看見這種情節,尤其是在動漫裡面最常見。
棋逢非敵手症候群
這是個虛構病症,指的是有一類人會尋找條件比自己差的對象交往,產生自己在解救對方、唯我獨尊的錯覺;也有一類人則會尋找條件比自己好的對象交往,並從他們身上學習來提昇自己,但只要感覺自己的能力已經超越對方,就會尋找下一個對象,以達成持續提昇自己的目的。這兩者皆為尋找終生伴侶時的一種精神障礙。
雖然是病症是虛構的,純粹是一種黑色幽默,但是卻點出了常見的一種現象,實在有趣。
生活一旦穩定你就會去依賴並刻意遵守那個固定模式,一生便到此結束了。
這個想法讓我蠻衝擊的,因為追求「穩定」是很多人的目標,但是主角卻認為「穩定」是一種「無限循環」,為了保持生活穩定,必須以固定的週期做固定的事,若是只能如此重複著,那就和死了沒有區別。想到這裡,就覺得「尚未穩定」或許也不錯。
世上沒有罪惡,只有罪惡感。
這讓我想到人們常說「沒有絕對的對錯」,或許真的是這樣沒錯,但是說出這句話的目的,說不定是無意間想要緩解罪惡感,無論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。因為就算不存在絕對的對錯,罪惡感卻是真實存在每個人心中的。
你已經死了,不要再跟人一樣,什麼都要用有限的理解力去分類。
這邊有點小劇透,但無傷大雅。
對我來說,這句話有趣的地方是,它讓我發現了理解力是有限的,因為我以前很常思考一個問題,就是「如果憑感覺就能做好一件事,那有需要用很科學的方式去理解嗎?」,如果理解力是有限的,那為什麼要執著於「理解」,而不依賴「感覺」?
另一個有趣的地方是「受限於理解力,分類也是有限的」,這對寫程式的人來說是很有意思的一句話。
因為物件導向(Object-oriented,簡稱OO)的精神就是要先做出良好的分類,這是源於人類很難處理「未分類」的東西,如果我們眼前有一堆雜物,每樣物品我們都叫不出名字,我們就會感到混亂,覺得所有東西都糊在一塊,失去物件與物件之間的界線。
但既然分類能力受限於理解力,而理解力又是有限的,那「分類」會是最好的選擇嗎?有沒有可能存在比分門別類更好的設計方法?這個有點扯遠了,以後有機會再寫一篇思辨筆記專門討論這個問題。
結語
《與神廢話》是我以前鬧書荒的時候,有一個愛看小說的朋友推薦我的,但是可能書賣得不好,所以那時候已經絕版,好像連出版社都不在了,我只好去市立圖書館借閱。
雖然這不是一本必推的小說,但是我看完之後還是覺得有收藏價值,於是就找找看有沒有二手書可以買,最後是在 TAAZE 上找到,書況也不錯。(沒有業配XD)
其實故事主角是一個生活很糟糕的人,已經結婚也有了孩子,但是在外還是有一個接著一個的情婦,並且用醫學來合理化這樣的行為。不過,或許是因為把愛情歸咎於身體激素的化學反應有某種程度的合理性,所以對於把愛情浪漫化的我來說,感性跟理性的衝突會讓我有點不舒服。
所幸故事的重點也不在這裡,所以第二次看的時候,我就很快速帶過或跳過。
如果你喜歡黑色幽默、邏輯辯論、有神無神論,或是喜歡一些「很特別、很少見」的主題,這本書我十分推薦。